四、實驗與記錄
蒸餾第一次
次數
|
Time(秒)
|
temperature
|
volume (ml)
| |
1
|
105
|
56
| ||
2
|
107
|
60
|
2
| |
3
|
192
|
62
|
4
| |
4
|
232
|
62
|
5
| |
5
|
251
|
63
|
6
| |
6
|
297
|
71
|
7
| |
7
|
332
|
71
|
8
| |
8
|
376
|
76
|
9
| |
9
|
418
|
78
|
10
| |
10
|
572
|
97
|
11
| |
11
|
786
|
99
|
12
| |
12
|
960
|
99
|
13
| |
13
|
1000
|
99
|
14
| |
14
|
1096
|
99
|
15
| |
15
|
1200
|
99
|
16
| |
16
|
1297
|
99
|
17
| |
17
|
1373
|
99
|
18
| |
18
|
1409
|
99
|
19
| |
19
|
1506
|
99
|
20
| |
20
|
1600
|
99
|
21
| |
21
|
1673
|
99
|
22
|
蒸餾第二次
次數
|
Time(秒)
|
temperature
|
volume (ml)
| |
1
|
70
|
56
| ||
2
|
105
|
59
|
2
| |
3
|
199
|
61
|
4
| |
4
|
279
|
64
|
5
| |
5
|
296
|
64
|
6
| |
6
|
314
|
65
|
7
| |
7
|
340
|
67
|
8
| |
8
|
352
|
69
|
9
| |
9
|
380
|
75
|
10
| |
10
|
401
|
79
|
11
| |
11
|
436
|
87
|
12
| |
12
|
485
|
95
|
13
| |
13
|
555
|
99
|
14
| |
14
|
606
|
99
|
15
| |
15
|
667
|
99
|
16
| |
16
|
742
|
99
|
17
| |
17
|
826
|
99
|
18
| |
18
|
907
|
99
|
19
| |
19
|
977
|
99
|
20
| |
20
|
1047
|
99
|
21
| |
21
|
1205
|
99
|
22
|
五、問題與討論
1.在蒸餾開始時,蒸餾瓶的容納物切勿超過最大容量的2/3,亦勿少於1/3,為何?
當容納物過多時,容易噴出留到冷凝管,造成蒸餾純度降低,且可能造成溫度計讀數不
正確容納勿太低蒸餾效果不好,容易乾燒
當容納物過多時,容易噴出留到冷凝管,造成蒸餾純度降低,且可能造成溫度計讀數不
正確容納勿太低蒸餾效果不好,容易乾燒
2.在蒸餾過程中,為何使冷水由冷凝管下端流入,上端留出,而不採用相反的流動向?
當冷凝管內的水流向與蒸汽的流向相反時,熱交換率較好,冷凝效果較高
3.沸石的功能如何?
沸石的目的用於防止突沸蒸發的現象,造成蒸餾效果降低
4.請討論混合液蒸餾的結果?
當A、B混合物有不同沸點時,B原比例為X1時,加熱至T1就有 X2的A在蒸氣中,
此時蒸餾瓶內含有較多的B物質,致使沸點上升,最後蒸餾瓶內殘留物為B物質
當A、B混合物有不同沸點時,B原比例為X1時,加熱至T1就有 X2的A在蒸氣中,
此時蒸餾瓶內含有較多的B物質,致使沸點上升,最後蒸餾瓶內殘留物為B物質
5.簡單蒸餾的使用時機為何?
簡單蒸餾的使用時機是當 A物質的沸點遠大於B物質的沸點,且Xa~=Xb
因為在任何溫度下,各成分的蒸氣莫耳分率相差很大,固容易將A、B兩成分分離。
六、配合相圖說明,體積變化所代表的意義
配合相圖說明,溫度變化所代表的意義
自行由數據或步驟找出兩個問題討論之
-溫度變化所代表的意義-
因丙酮沸點較低(約為50-60度C),水沸點為100度C兩者混合後共沸點約為60-70度C,所以當加熱到A點時,第一滴蒸餾物產生(丙酮含量較多),從A點到B點的加熱期間,蒸餾物的產生間隙時間較密集,因丙酮沸點較低,所蒐集到的產物丙酮含量較多。從B-C時,因大部分丙酮已被蒸餾出來,剩餘在蒸餾瓶內的水含量較多,所以此時溫度上升較快,但產物產生較慢,當達到C點以後(100度C)此時水開始蒸發,此時蒸餾產物開始增加,至蒸餾完成
-體積變化所代表的意義-
從A”-B”可發現產物增加較為快速(已達丙酮沸點)
從B”-C”產物增加較為趨緩(但仍有產物,因兩者混合友共沸點)
從C”-D”產物又開始回復蒸餾速率(已達水之沸點100度C)
-自行由數據或步驟找出兩個問題討論之-
問:最後蒸餾產物的丙酮是否增加或減少,為何?
答:
根據溫度-體積曲線的圖表示,簡單蒸餾實驗,
蒸餾產物實驗記錄是從A逐漸累加至B達到水沸點100度C。若今由曲線B點回推至A點,可以得知當22ml(11ml的丙酮+11ml的水)當加熱至Tb’時,此時混合物開始由液相轉為氣相,此時溫度上升至Tb’;當溫度達到Tb’時,此時液相-氣相達到平衡一直到Tb”,稱之液相-氣相平衡溫度;最後氣體經過冷凝後,形成蒸餾產物,其蒸餾產物的沸點趨近於丙酮,所以推測二次蒸餾產物的丙酮所占比例較為多,但相對從圖中得知,蒸餾物逐漸減少。
-附件-
我? 抱歉這次從缺,以後補上 :D,最後不知道為啥?我超想念郭仲文的啦!!!!!
The End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